分子式 K2CO3
分子量 138.19
CAS 登录号 584-08-7
EINECS 登录号 209-529-3
密度 2.43 g/cm3
熔点 891 ℃
水溶性 1120 G/L (20 ℃)
性状
白色结晶粉末。密度2.428g/cm3。熔点89l℃。沸点时分解。溶于水,水溶液呈碱性,不溶于乙醇、丙酮和乙醚。吸湿性强,暴露在空气中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分,转变为碳酸氢钾。水合物有一水物、二水物、三水物。
纯品含K2O,68.12%,其外观为白色粉末状结晶,密度2.43g/cm3,熔点891℃,热稳定性高,在1000℃以上也不分解。
其吸湿性很强,在空气中易潮解。碳酸钾水溶液呈碱性。长期存放能逐渐吸收二氧化碳而转变为碳酸氢钾固体,K2CO3不溶于乙醇及醚。
白色粉末状结晶,易溶于水,吸湿性很强,易结块,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吸收二氧化碳,转变为碳酸氢钾,应密封包装。
生产方法
碳酸钾生产有草木灰法、吕布兰法、电解法、离子交换法等。常用的是电解法和离子交换法。草木灰法是最古老的方法,即从各种植物壳(如棉籽壳、茶子壳、桐子壳、葵花子壳)烧成的草木灰中提取。草木灰中含有碳酸钾、硫酸钾、氯化钾等可溶性盐,用沉淀、过滤的方法可加以分离。此法由于产品质量低、不经济,且受原料来源限制而很少采用。吕布兰法是将硫酸钾与煤粉、石灰混合,还原焙烧,得黑灰(含碳酸钾、硫化钙等烧成物),经浸取、过滤、蒸发、碳化,得碳酸氢钾,再经过滤、煅烧得产品。此法由于工艺流程长等原因已被其他方法所取代。
电解法是将氯化钾电解后得到的氢氧化钾溶液,在碳化塔中以二氧化碳碳化。经多效蒸发器蒸发、过滤得碳酸氢钾,再经煅烧制得产品。此法因原料易得、钾利用率高、无三废产生而得到广泛应用,但耗电较多。
离子交换法是用阳离子交换树脂与氯化钾交换。再用碳酸氢铵洗脱成碳酸氢钾稀溶液,经多效蒸发、碳化、结晶、分离、煅烧得产品。此法产品质量好,工艺流程短、适用于小规模生产。